榆中党史小故事之四十四丨隐秘交通员马兰香

人才招聘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招聘

榆中党史小故事之四十四丨隐秘交通员马兰香

发布时间: 2025-04-01 来源:人才招聘

  全面抗战时期,回族妇女马兰香以开饭店做保护,刺探音讯,为榆中县委传送情报,保护,面临敌人的酷刑意志坚定,是一名优异的隐秘交通员。

  马兰香是榆中县连搭镇朱家沟村人,1907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人家庭,18岁时嫁给本村农人米景山。为保持生计,夫妻俩在榆中县金崖镇金崖村老爷庙周围开了一家饭店。

  1937年10月,我国甘肃作业委员会(简称甘肃工委)建立,以兰州区域及榆中乡村为中心,把作业面逐渐扩展至河西、陇南、甘南,并派出党员开展作业。1938年春,朱家沟校园一位教书先生张杰到马兰香家租房住宿。后来,杨静仁、金少伯、陈成义、傅从俭等人常常集合在张杰住的窑洞内商议工作。渐渐地,马兰香从其言谈中,知道了他们员的实践身份。经过长时刻触摸,马兰香的思维、日子发生了严重改变。她自觉地担负起为榆中县委传送情报的荣耀任务。她家的饭店成了党员传递情报的隐秘联络站,她从一个一般的乡村妇女改变成一名优异的隐秘交通员。

  在担任隐秘交通员时,马兰香想方设法在发髻、棉袄、牙膏皮等处巧藏情报。一次,有一份加急的情报要敏捷交给杨静仁。为避免敌人盘查,马兰香把情报卷成一个小卷装进毛笔套中,然后将笔套塞进鱼肚子里,又在鱼身上浇上冷水,把鱼冻得硬邦邦的。她和老公提上鱼,装扮成走亲戚的姿态,把情报安全地送到了目的地。

  1938年初冬的一个黄昏,天空下着鹅毛大雪,马兰香的饭店来了两个身穿长衫、头戴弁冕、鼻梁上架着墨镜的人。两人谈论着:“朱家沟…等天亮前就着手”。马兰香凭着敏锐的政治嗅觉,意识到这两人说的工作与张杰他们有关,决议不论如何,都得把这一状况告知他们。但是两个“客人”脱离时,已是晚上9时许,金崖离朱家沟30多里,加之漫天风雪,她一人去报信肯定会延误时刻。她想到了邴家湾村的前进青年周焕丰。所以,她顶着漫天的风雪,深一脚、浅一脚,直奔3里外的邴家湾村,让周焕丰连夜出发去朱家沟报信。次日清晨四五点,果然有五六个持枪骑马的人突袭了张杰住处,而张杰等人早已接到情报安全搬运。

  1941年阴历正月,张杰等人前往徽县开展作业。他们走后不久,—名男人来到饭店,自称是杨静仁的“外甥”来找杨静仁。马兰香一听就理解了,由于杨静仁就没有什么外甥。她沉着地答道:“我是卖饭的,哪里有时间探问客人叫啥姓名。”一句话就把他支了出去。谁知第二天那人又来了。他一进饭店就八面威风地问:“杨静仁在哪里?还有那个张杰到哪里去了?”马兰香答复:“我不是说了吗,我不知道!”那人见问不出名堂,就恼羞成怒,抽了马兰香一顿耳光,又双手按着她的头狠狠地往墙上撞,鲜血登时从马兰香头上流了下来。那人见她仍不说,气急败坏地从案板上拿起一把菜刀,狠狠地在她的右臂上砍了一刀背,呵责道:“杨静仁他们究竟在哪儿?”马兰香坚称不知。那人听了,居然回身从火炉里夹出一块烧得通红的炭,将马兰香的裤腿猛地拉起,强按她跪在炭块上,马兰香痛得昏了曩昔,却一直没有走漏一点党的隐秘。

  1965年10月,马兰香到北京参与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遭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84年1月,马兰香被选为皋兰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并连任第二届常委、第三届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