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的时间,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从传统磷化工转型为新能源材料,产值也突破十亿元大关,书写了磷化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神话”。公司CEO助理罗寻将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创新。
1996年成立之初,安达公司还是个典型的传统磷化工企业,得益于开阳县内储量丰富的磷矿资源和当时良好的黄磷价格,企业一度发展成为省内黄磷产量最大的非公有制企业,产量每年可达三万吨,最高一年的产值达到三亿元。
然而,随着全国黄磷产能过剩等多种因素显现,黄磷产业能耗高和附加值低的弊端愈加明显。“一吨黄磷成本在1.2万元左右,而市场行情报价不好的时候才能卖到1.2至1.3万元,每吨根本赚不了多少钱,毛利率仅在6%左右。”罗寻说,因此对公司来讲,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2010年起,安达正式开启转型之路,到2014年将传统磷化工生产线年实现成功转型。研发的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比亚迪,当年实现出售的收益2亿元,次年产能获得全部释放,出售的收益达到10亿元。
“发展至今,安达磷酸铁达到3万吨的规模、磷酸铁锂达到2万吨,毛利率也从传统行业的6%提升到最好时的38%。”罗寻说,公司一直都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现在正研发续航能力更加优良的电池三元材料,将通过丰富产品和提升产量,不断拓宽公司发展前景。
作为全国磷矿储量最为丰富的开阳磷矿,是国内外著名的大型富磷产区。磷产业是当地工业的支柱产业,除了像安达探索转型的企业外,还有企业利用“三废”发展循环经济。
贵州新天鑫化工有限公司也是开阳县当地黄磷生产大户,去年黄磷产量达到4万吨。为适应高水平发展的要求,公司一方面进行自动化和清洁生产升级改造以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三废”循环利用。
“在三废循环利用中,黄磷尾气制作草酸、醛酮酸等,可用作塑料添加剂,磷渣可制作水泥,用作建筑材料。“这些项目都已在建并实现产业化。”公司CEO甘立炜说,面临日益严峻的市场压力,企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开阳县政府工作报告,为聚焦“中高端制造”,做强现代工业,开阳县将支持开磷集团、路发公司等工业公司加快绿色转型,磷煤化工产业产值将超过173亿元;推进安达公司、鑫新公司年产6万吨磷酸盐正极前驱体材料、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公司5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29亿元,全力打造贵阳市中高端制造业核心配套区。
自从去年9月份新建成的两个大炉投产后,开阳三环磨料公司的产量从行业“老二”跃升为“老大”,实现年产棕刚玉15万吨和蓝刚玉1万吨,产量是公司改造之初的十几倍。
这样的“质变”离不开公司的技术改革。在公司CEO陈君华看来,目前公司的技术改造主要是流放法的应用和自焙电极的替代。
“流放炉冶炼法能耗低、污染小、劳动生产率高,且生产更安全可靠,是目前人造刚玉领域最先进的冶炼技术,我们公司应用的就是此项技术。”陈君华说,由于之前石墨电极材料市场行情报价提升,公司通过技术改造,用自焙电极替代石墨电极,使每吨产品所用成本从千元降至百元,极大的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得益于领先技术的应用,去年,三环磨料公司实现销售产品8万吨,产值达4.5亿元,预计到2020年,产量可达50万吨,产值达15亿元至20亿元。
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必须更看重速度背后的质量效益。为此,开阳县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计划分三步走,有重点地做大做强以中高端制造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
从短期来看,开阳县将坚持“补齐短板、提升质量”,力争用2年时间,夯实交通、物流、园区、开放等平台基础,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实现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
从中期来看,坚持“强筋健骨、率先突破”,力争再用5年时间,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体系,实现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总产值达600亿元;
从长期来看,坚持“聚核增效、形成集群”,力争再用10年时间,做强做优以中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县域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到2035年,实现全县工业总产值达3800亿元以上。(作者 李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