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一句话道破中国经济真相

贝博西甲

日本人一句话道破中国经济真相

发布时间: 2024-12-25 来源:当啷贸易

产品详情

  11月8日,据知识分子公众号文章,从10月23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迎来了持续11天的中至重度污染,成为今年入秋以来最严重的空气污染过程。B站上有些视频进行了黑色幽默的解说,老北京雾霾真地道,如梦似幻……

  主流媒体援引的“专家”发言,原因很不一样。影响力最大的当属11月10日央视等各大官媒发布的消息。援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的结论:

  据央视等媒体在11月10日的报道,有经验的人指出,进入秋冬季后,地面气温明显降低,逆温、早晚高湿有雾等现象较为频繁,空气流通性差,污染物难以扩散,容易积累。北方地区在进入采暖期后,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于环境容量,在叠加这种不利气象条件后,污染程度更重,维持的时间也更长。

  以现在这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的架构,一两天不利的条件能扛得过去,这也是这些年蓝天比较多的原因,但是超过六、七天就扛不住,易产生重污染天气。看到没,

  除了物理所的专家言论,我们还听了其他声音。11月2日,北京科协有一篇报道援引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一位研究员的说法。10月23日以来,北京区域PM2.5组分特征表明,硝酸盐占比最高,达到50%左右,这反映工业公司、重型柴油货车、工程机械等排放的氮氧化物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发生了快速的化学转化,是出现PM2.5中至重度污染的主要原因。

  10月31日,财新报道引用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工程师的话:本次污染来得早、时间长、程度重。

  ,局地秸秆焚烧加剧了污染程度。按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工程师的判断,工业源、移动源是主因。北京科协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分析,不约而同指向经济因素——

  。此前我们在文章中曾经分析,10月份中国经济很多指标突然回暖,比如PMI等数据。结合天气来看,这恐怕不是巧合。

  11月8日,知识分子公众号在文章中写道,从2017年开始,生态环境部年年都会发布《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针对秋冬季(每年10月至次月3月),为重点治理区域设立PM2.5浓度控制目标及重污染天数控制目标,涵盖高耗能高排放工业整治、散煤治理和移动源排放管控等重要方面。

  。我们查阅了些北京有关部门的网站,发现2024年9月4日网上引用的内容是2021年11月2日的意见,没出现2024年气候治理攻坚战相关的内容。

  。在《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中,中国向全世界做出承诺,到202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的目标是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十四五”前两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2023—2025年,每年碳强度要下降4.46%。太难。只能加大力度。根据光大证券的研究,2022、2023 年我国未提到单位 GDP 能耗下降的目标,这两年单位 GDP 能耗分别下降 0.1%、0.5%。信达的能耗统计更加悲观,他们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得出的结论是,2023年中国能耗强度其实就是由降转升,同比上升了0.5%。有的人觉得,我国罕见的没有实现气候目标。

  眼看9月份的经济数据全面下滑,10月份不得不加码刺激,结果体现在新经济层面,也体现在旧经济层面。知识分子公众号11月8日的文章写道,细分行业表现显示,

  。这是因为市场需求的下滑主要影响了电弧炉钢铁厂,而排放强度较高的燃煤钢铁厂受冲击较小,污染排放的减少幅度因此有限。

  ,前九个月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和10%,逐步推动PM2.5污染物的累积。化工行业的迅速扩张为污染治理带来了挑战。近期油气价格持续上涨、煤价下调等因素推动了对煤化工产品的需求。而火电、有色金属和化工行业等工业过程不仅是PM2.5一次颗粒物的重要排放源,也为二次PM2.5的主要前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提供了关键来源。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业钢材增速时隔4个月重新回正,10月的同比增速比9月份的增速骤增了接近6%,增速创2024年新高。

  从钢铁开工情况看,10月以来钢铁开工率整体回升,全国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从9月的 77.95%上升至81.07%;螺纹钢开工率回升,主要钢厂开工率从9月的37.64%上升至42.8%。

  中信期货在纯碱周报里面也写道,从9月底开始,纯碱开工率迅速回暖,85.2%的开工率属于历史偏高水平,70万吨左右的产量,则处于历史同期最高位。

  。华北地区重碱氨碱法,目前一吨亏损-166.71元。京津冀地区的钢企利润同样为负,且随着开工率的提升,盈利水平快速下降。

  。据海通证券统计,10月PPI同比降幅连续第三个月扩大,其中生产资料价格持平于-3.3%,生活资料价格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至1.6%,后者降幅为2009年10月来最大。

  11月4日发布的10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的价格变革,结果显示,2024年10月下旬与10月中旬相比,14种产品价格持续上涨,36种下降。

  。财新对15家机构的调查显示,对P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2.5%,预测区间为-2.9%至-2.2%。实际结果是同比-2.9%,跌到机构的最差预期。很多机构看走眼是因为看到部分原材料的高频市场报价(各大网站查阅的价格)是有回暖的,或者跌幅并不大。换言之,

  据华创证券分析,PPI判断偏差大,很原因是:企业的实际交易价格可能低于市场报价,而 PPI 统计的是实际成交价格,并非市场报价。结合我们前文的分析,量上去了,价下来了,污染源多了,雾霾回来了,一切都顺了。

  财信研究院预测,11月PPI可能是-2.7%,2024年年内大概率延续负增长。

  想起日本前央行行长白川方明在《动荡时代》里的一段话:关于通货紧缩的原因,占压倒多数的企业经营者都认为是需求不足,借用企业经营者的话来说就是“没事干”。在与企业经营者面对面交流时,了解到针对货币政策,他们的普遍观点是“资金相当充裕,利率也降到如此之低,即使日本银行提供更多的资金,通货紧缩也不可能消除”。

  ,等等。私下里也有要求采取大胆货币政策的呼声,而代表日本财界的众多制造业经营者认为,相对于摆脱通货紧缩,更重要的是要纠正日元升值态势。不过,在正式场合企业经营者代表行业发声时,(企业代表)又会主张为克服通货紧缩,日本银行应该采取包括购买国债在内的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

  白川方明常想,到底哪个才是真心话呢?白川方明这段话,几乎完美描述了中国的当下——

  在生产模式上,新经济很快变成老经济,这种历史的往复,更像不可避免的人性循环。

上一篇:新财观 邱慈观:以混合融资推动钢铁绿色转型

下一篇:普锐特冶金技术2024绿色电炉炼钢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相似产品推荐
【48812】铜资讯-铜资讯新闻-有色金属新闻-我国有色网-我国金属报主办
我省高效转产酒精口罩 确保供给工业质料
朔州市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丰镇市高载能工业园污染严重村民生存难